快訊播報
年終水泥價格快訊
- 2021-12-31 14:35
-
【年終盤點:2021年鋼鐵行業大事記】12月30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粗鋼、水泥等重點原材料大宗產品產能只減不增,產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鋼鐵行業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
年終水泥價格市場行情
按綜合排序
-
7月4日宜春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2:01
-
7月4日吉安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2:01
-
7月4日新余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2:01
-
7月4日贛州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2:01
-
7月4日萍鄉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2:01
-
7月4日甘孜州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2:00
-
7月4日邵陽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1:59
-
7月4日永州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1:58
-
7月4日益陽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1:58
-
7月4日張家界市場水泥價格行情
水泥 2025-07-04 11:56
年終水泥價格相關資訊
-
截至12月11日,百年建筑網山西P.O42.5散裝水泥均價為335元/噸近期山西水泥價格整體保持上行趨勢,此前兩月晉中南片區共計3次價格上漲,但部分地區價格回落,晉中片區落實情況較差據悉,今年山西水泥廠將延長冬季采暖季錯峰停窯時間,目前山西市場水泥熟料供應偏緊,熟料價格上漲,晉中片區熟料價格不低于280元/噸,部分低價水泥熟料如今出廠價格也不低于245元/噸,熟料價格較周邊區域及主要城市均處于高位。
日評
-
晉南部分地區礦粉價格下跌,中游地區水渣等原材料價格也有所回落,今年受制于資金回款等問題影響,旺季不旺,貿易商反饋部分項目因資金問題而停滯,市場信心不足,下游拿貨積極性不高臨近年終,部分施工開始趕工,后期混凝土需求會略有回升,水泥需求或將有所增加
周報
-
而至于需求環節,市場的悲觀預期主要體現在今年終端項目復工進程的緩慢,續建項目進度偏緩、新項目減少,意味著項目資金流轉的問題仍未有顯著性的改善,導致類似水泥等建材價格同比下降明顯聚焦在鋼材方面,受終端需求拖累,成材庫存也保持累庫的節奏,沒有看到下行的拐點,使得高爐復產較慢綜合而言,煤焦短期承壓運行,但考慮到自身供應修復空間有限,即便當前鐵水維持在223萬噸的低位,焦煤總庫存仍處于去庫周期當中,產量缺口或使得價格存在一定兜底支撐,59反套建議陸續止盈。
周報回顧
-
當前混凝土價格漲跌尤其是漲價多受原材價格影響,2023年江蘇水泥、礦粉上半年受生產端影響僅在3月推漲兩輪,隨后上半年呈現一路跌勢,江蘇幾地混凝土價格也隨之推漲10元/方;下半年受原材料價格推漲影響,南京、南通、蘇州等地混凝土價格再次推漲5元/方 1.1 區域價格分析 細分到城市來看,今年江蘇各地混凝土年末和年初價差最大的是徐州,差幅達到115元/方,差值最小的是連云港,達到35元/方,南京作為集團性質企業最為密集的市場年初和年終價差也達到85元/方,常州、南通、淮安等地實際市場成交價格已跌破320元/方,市場終端需求不足加上市場競爭激烈成為混凝土企業大幅降價的主因。
熱點文章
-
關注 | 新工藝!中鐵四局改性石灰石粉應用于貴南高鐵建設 詳情》 河南省砂石協會揭牌儀式在鄭州成功舉行 詳情》 “公安2021”年終盤點 | 打擊長江非法采砂這一年 涉及長江流域10省 涉案金額達3.5億元 詳情》 猜你關注 礦渣粉價格詳情》砂石價格詳情》混凝土價格詳情》水泥價格詳情》 。
日評
-
百年建筑周報:全國混凝土維持跌勢,價格指數周比下跌1.01%(1.7-1.14)
華北地區:今年終端市場需求低迷,持續的環保管控也使得混凝土市場需求表現疲軟短期內混凝土企業主要復盤整年的業務,由于春節臨近混凝土出貨量依然保持整體下降的趨勢混凝土企業及下游施工方資金壓力不減,市場需求下滑的同時現有價格失去成本支撐,預計后期混凝土市場價格持續偏弱運行 華中地區:今年房建項目縮水,終端市場需求低迷,混凝土企業在手訂單嚴重不足,臨近年底,企業回款為主,同比去年趕工期項目減少,加之原材水泥價格不斷走弱,混凝土企業生產成本減少,短期內混凝土價格或將持續走低。
周報
-
2、降價沖量 水泥廠有年終考核,臨近年底為沖銷量,進而通過“明降暗返”的方式拉動下游采購積極性,而部分企業為釋放庫存壓力,低價沖擊外圍市場,價格不斷走低 據云南某水泥廠反饋:今年預計總銷量較去年減少20%,目前正在沖量階段,本地價格近期下跌60-100元/噸 三、停窯150天,明年供需格局表現 1、市場庫存兩極分化 目前部分企業為完成四季度錯峰停窯40天以上的任務,仍在停窯階段,但由于市場需求難起,庫存表現兩極分化,但總體市場供應仍大過需求。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