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28日,2025年第十一屆鐵合金產業高峰論壇在廣西桂林香格里拉酒店盛大召開。本次會議由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我的鋼鐵網)主辦,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釩業分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鉬業分會、釩鈦經濟研究院、烏蘭察布鐵合金產業聯盟(行業協會)支持,重慶市博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東豐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厚榮貿易有限公司、山西恒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廣西穗成礦業有限公司、內蒙古佰特冶金建材有限公司、內蒙古納順裝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騰達西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天順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在3月27日上午的鐵合金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市場調研部副主任吳勇以《鋼鐵行業運行及發展展望》為題做了精彩演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市場調研部副主任吳勇
吳勇從四個大方向上進行分析。
一、運行回顧:總量收縮與結構性調整
2024年,中國粗鋼表觀消費量降至8.93億噸,建筑業與制造業用鋼需求各占一半,但結構性分化顯著。建筑業受房地產投資疲軟拖累;制造業依賴出口支撐部分增量,增產也明顯。 ?
出口“一增三降”,外部壓力凸顯 ?
2024年鋼材出口呈現“量增價跌”特征:出口總量同比增長22.7%至2.05億噸,但均價同比下跌19.4%至755.4美元/噸,出口總額僅微降1.1%。高端鋼材出口量驟減38.2%,出口區域高度集中于亞洲(占比68%)。2025年外部環境進一步惡化,如越南對華熱軋板卷加征19.38%-27.83%反傾銷稅,涉及金額近50億美元,出口增量不確定性顯著增強。 ?
行業盈利承壓,利潤率創歷史新低
2024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4.6%至291.9億元,銷售利潤率僅0.36%,為近20年最低水平。
二、需求展望:謹慎樂觀與政策托底 ?
2025年鋼鐵需求預計高位回落,建筑業用鋼降幅收窄,制造業用鋼(新能源、新基建領域)平穩略增,但總量或小幅收縮。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釋放明確托底信號: ?
1. 財政加碼:新增政府債務規模達11.86萬億元,同比增加2.9萬億元; ?
2. 貨幣寬松:貨幣政策從“穩健”轉向“適度寬松”,適時降準降息; ?
3. 節奏前置:政策強調“早落地、給足力度”,以對沖外部不確定性與內需不足風險。 ?
短期數據印證分化趨勢 ?
2025年1-2月,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5%,表觀消費量降幅擴大至3.4%。出口增速放緩至6.7%,其中鋼筋產量同比下滑7.5%,中厚寬鋼帶產量逆勢增長9.3%,體現下游需求的差異。鋼價整體弱勢,但品種間漲跌分化。
三、政策展望:綠色轉型與產能約束
超低排放改造加速推進
根據2019年《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鋼鐵企業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國目標產能覆蓋率超80%。截至2025年2月,已有183家鋼企完成或部分完成改造,環境成本內部化倒逼行業整合。 ?
能耗雙控
2024年《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明確能耗下降目標:2025年底前,高爐、轉爐工序能耗同比2023年降1%以上,噸鋼綜合能耗降2%以上,能效標桿產能占比提至30%。新增產能需同步滿足產能、能耗與碳排放指標要求。 ?
碳交易機制完善
2023年《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通過深改委審議,碳配額分配與交易體系逐步完善,存量產能需通過低碳改造或購買碳指標滿足約束,新增產能審批趨嚴。 ?
四、總結:新階段下的生存邏輯
我國鋼鐵需求并非周期性下降,而是進入發展新階段,保持謹慎樂觀,外部面臨極大不確定性。產能過剩是世界性問題,與等待需求增長匹配供給相比,減少產量是較為現實的改善路徑。
資訊編輯:高馨怡 021-26095539 資訊監督:查佐棟 021-26093218 資訊投訴:陳躍進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