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五礦期貨有限公司、天津綠偉新材料有限公司協辦的“2024(第四屆)Mysteel鋰電產業年會”于2024年11月20-22日在成都舉行。
21日下午鋰資源及鋰電終端專場上,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就《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及海外市場分析》進行演講,報告分四個部分展開。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一、2024年世界汽車行業總體概況
世界汽車最高規模為2017年的9400萬臺。但在2020-2022年的新冠疫情期間,世界汽車維持在年銷8000萬規模。2023年疫情后的世界汽車銷量達到8901萬臺。2024年1-9月銷量6613萬臺,同比增長2%,預計有望突破9000萬。2023年中國汽車的世界份額達到33.8%,2024年1-9月33%,隨著4季度旺銷,有望突破34%。
歐美國際頭部車企較2019年份額大幅下降,日韓車企因印度市場而表現較穩。中國車企的世界地位不斷提升,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企業世界份額大幅提升。
世界新能源車從油電混動率先起步,2015年開始的插混和純電動加速發展。24年傳統燃油車占75%,混合動占世界汽車6%,插混占6%,純電動占12%。國狹義插混的比亞迪與吉利表現超強,增程式的理想與華為賽力斯的超強表現,共同推動中國插混的世界80%份額。
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運行情況
23年汽車消費4.9萬億,今年1-9月3.1萬億,占商品零售的11%,占限額以上單位零售的近30%。近幾年的中國社會商品零售平穩增長,其中汽車消費出現負增長,而食品服裝消費增長較好。
2022年以來的汽車行業陣營快速變化,新能源車企崛起。原有的上汽、一汽東風格局完全被比亞迪、奇瑞等車企改寫。2024年乘用車預計銷量2650萬臺增4%,持續突破2017年的2422臺和2023年的2553萬臺,創出歷史新高。企業競爭格局巨變,新的頭部主力企業的市場表現較強,原有龍頭企業劇烈下滑。
燃油乘用車市場從2017年的峰值2365萬降到今年的1418萬,下降近40%,市場萎縮帶來的行業內卷壓力巨大。
7月16日,商務部等7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其中,對報廢上述兩類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2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并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1.5萬元。4月出臺的首輪以舊換新政策的相應補貼標準分別為1萬元和7000元。各地以舊換新政策的新能源車較燃油車補貼普遍偏高,因此插電混動和入門級電動車受政策促進較大。
新能源車的國內零售從2020年的百萬輛,到2024年的千萬輛,4年實現數量級的突破。新能源車的出口也突破百萬輛,但今年受到歐盟的反補貼關稅影響暫時較大。
近幾年國內商用車市場呈現需求快速下降趨勢。從2020年的超高銷量,到2021年的政策進入期,2022-2023年處于低谷期,今年1-10月商用車國內保險實現232萬臺,同比下降3%;10月商用車國內銷量實現22.5萬臺,同比下降5%,環比9月下降1%。
三、中國汽車出口市場走勢分析
從整車出口月度走勢看,近幾年的出口仍呈現季節性特征,呈現夏季走高與國內反差走勢特征。
從海外當地市場的數據統計來看,中國汽車出口也呈現更加強勢良好增長局面,最主要原因是在于過去我們的汽車出口很多處于非洲等不發達國家,或者是難以統計的市場,因此海外數據體現的并不是很充分,而現在我們出口體現出在海外的一些高端市場表現更為突出,所以總體可以看到海外數據的中國汽車出口增長速度在近兩年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尤其2022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呈現一輪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四、未來世界汽車市場的發展展望
主要發達國家央行均在2024年開啟降息。隨著通脹趨勢性下行,歐央行、澳洲央行等也在2024年先后開始降息。其中歐央行分別在6月、9月、10月分別降息25bp,除日本央行外,其它發達國家央行也均步入降息周期。
雖然各大央行降息節奏面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降息周期或將在2025年持續進行,日本央行可能會在2025年加息1-2次。隨著通脹下行趨勢仍在,各大央行或在2025年繼續降息。歐央行亦是如此,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多次表示,降息的方向是明確的,只是降息的幅度需要謹慎對待。目前市場預期歐央行在2025年將降息至少100bp。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日本央行,從近期日本經濟數據及日本央行發言來看,其可能會在2025年加息1-2次。
未來汽車功能將發生巨大變化,汽車定位將從機械工具變成耐用電子消費品;汽車使用周期將大幅縮短,更新加速。電動車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出行工具;電動車是獨立的第三空間;電動車是分布式能源體系的儲能單元。
資訊編輯:許湘盈 021-26093353 資訊監督:方李喆 021-26090058 資訊投訴:陳躍進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