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湖南省電池行業協會、廣發期貨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長沙市科學技術局、 廣州期貨交易所指導的2024年 (第三屆) 鋰電產業發展大會于2023年12月20至22日在長沙北辰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此次大會圍繞鎳鈷鋰錳等鋰電原材料及電池消費終端、回收等行業進行議題探討,切實了解企業面臨的困難和訴求,廣泛凝聚發展共識,持續優化運營環境,搶先機遇,提前布局2024。
12月2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堅就《全球儲能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主題演講。報告從四個部分展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 副研究員 劉堅
一、新型儲能發展背景
目前設定碳中和目標的國家/地區覆蓋全球人口的85%、排放的88%、GDP的90%,要實現本世紀1.5℃溫控目標全球溫室氣體需要在2025年前達到峰值,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發展可再生能源是降低溫室氣體的根本途徑,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統計,到2022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3372GW,其中太陽能、風電裝機合計占比接近60%,同期全球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37.2GW,其中抽水蓄能仍然是最主要的儲能技術,占比達到80%,新型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占比約95%。
中國新型儲能發展速度高于全球水平,目前新型儲能累計裝機占比已超過30%。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統計,截至2023年6月國內已投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 21.1GW/44.6GWh。全國已有二十余個省市明確要求新能源配置儲能,新型儲能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調節能力強,與新能源開發消納的匹配性更好,優勢逐漸凸顯,新能源配儲成為當前新型儲能最主要的應用市場。
二、未來儲能需求展望
預計到2060年,我國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超過60億千瓦,對應儲能需求有望達到6-11億千瓦。尤其在碳中和階段,儲能需求將有加速趨勢。到2060年,儲能容量將超過可調電源和需求響應,成為電力系統最重要的靈活性調節資源。
新能源汽車方面,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821萬輛,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超過30%,連續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也帶動了上游產業鏈的發展,目前全球前十新能源汽車企業和鋰電池企業中,中國分別占據3席和6席。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保持作為最大鋰電池應用領域,整體需求約為儲能市場需求規模的十倍左右。
三、儲能技術分類
儲能主要分為電儲能、熱儲能、氫孰能,電儲能分為電化學儲能和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主要應用技術為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鉛酸電池、鉛炭電池、雙電層超級電容器等。機械儲能主要應用技術為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巖石重力儲能等
,熱儲能主要應用技術為熔融鹽儲熱,氫儲能主要應用技術為氫氣、甲醇、氨氣、合成航空燃料等。目前看,電化學儲能應用場景較為清晰,未來將主要應用在電力系統中短時調節。機械儲能、氫儲能在長時儲能方面具有較大應用潛力。
四、儲能相關政策
《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改能源〔2017〕1701號
《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
發改能源規〔2021〕1051號
《“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
發改能源〔2022〕209號
《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
發改辦運行〔2022〕475號
《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
發改價格〔2021〕633號
《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
國家能源局
資訊編輯:蘇昕 021-26094587 資訊監督:方李喆 021-26090058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