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13日,作為2021(第三屆)上海大宗商品周核心活動之一的“2020中國能源化工產業峰會”在蘇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開。
11月12日下午-13日上午,油品平行分論壇順利舉行,多位重量級專家分別圍繞宏觀走勢、政策解讀、行業運行、未來預測等主題展開演講,下面為大家奉上會議的精彩干貨:
上海期貨交易所能源產品部副總監、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能源產品部副總經理 張宏民:
2020年市場規模跨越式增長,交易量、持倉量屢創新高。今年年初至10月底,上海原油期貨累計成交3257萬手、9.4萬億元;日均成交16.4萬手、同比增長6.2%,日均持倉12萬手、同比增長313%。上市以來總成交額超37萬億元。最大單日成交量近50萬手,最高持倉量超過18萬手。大部分交易日的亞洲交易時段流動性已超過布倫特原油期貨。
2018年10月實施做市商制度以來,做市合約買賣價差顯著縮窄,合約連續性和品種活躍度逐漸提升,已形成近月連續5個合約活躍、主力合約逐月輪轉的發展態勢。
保稅交割可以促進沿海保稅原油市場的發展。今年以來,上期所積極擴大原油交割倉庫數量和庫容。截止目前,原油期貨交割倉庫存放點從年初9個增加到15個。交割倉庫總啟用庫容從355萬方增加到1190萬方。截至目前,原油期貨累計完成27次交割,累計交割量9979萬桶。今年1-7月累計注銷倉單449萬桶,復出口、轉關、出庫至煉廠為主要去向,占比分別為69%、17%、9%,進一步輻射東北亞市場。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油消費第二大國和煉油產能第二大國家,2019年中國石油消費達到1406萬桶/日,煉油能力達到1620萬桶/日。2019年中國煉油能力達到8.6億噸,未來5年還將有超過1.5億噸的煉能投產,中國將成為主要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出口中心。同時未來2-3年亞洲地區將會有大批新建產能,亞太地區作為全球原油消費和成品油生產第一大區域,龐大的現貨市場基礎有利于期貨基準價的形成。
榮盛國際總經理助理 許津:
作為煉化一體化公司來講,其天然優勢是建設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的煉化一體化企業,充分利用區位及政策優勢。例如,充分利用地處華東地區全國最大化工品消費市場,以及中國(浙江)自貿區政策優勢,差異化布局市場緊俏的石油化工產品。做大做強港口物流,戰略性進入船加油市場變革領域,LNG終端交易等政策引導的領域。加強項目后續發展優勢,引進重磅戰略投資者。
首先,第一點變化是,裝置大型化。裝置規模均達到大型/特大型經濟規模,并位居世界領先水平。規劃生產芳烴1040萬噸/年、乙烯400噸/年,分兩期實施。其次是完善大加氫、大催化、大重整,更優化的工藝總流程。例如,62%以上的煉油產品作為乙烯和芳烴的原料。焦化裝置320萬噸/年, 漿太床重油技術,加氫能力超過3600萬噸/年,徹底將“重和劣”轉換成“輕和需”的分子原料,覆蓋所有重要的先進的世界級的工藝裝置。飽和C3/C4正異構分離、丙烷脫氫、正構C4做乙烯裂解原料、合理利用煉化裝置間的中間料,如乙烯裂解汽油,加氫尾油,重整抽余油等。高效煉化富氫回收,83%氫氣來自重整裝置副產。
作為貿易商,未來的化工品理念變化很快將至。或許未來只有期貨與現貨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有效的解決這一矛盾,希望大家成為生存者以及勝利者。
山東隆眾資訊副總經理兼首席戰略官 閆建濤:
在疫情、經濟需求、庫存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原油價格始終處于較為不穩定的狀態。尤其是今年地緣政治因素和疫情給市場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在他看來,疫情主要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導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滑。今年年初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多國采取了封鎖控制措施,這嚴重影響了交通物流,進而打擊了全球原油消費。
負油價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對于能源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一種顛覆。因為經過負油價,人們發現生產原油不僅可能賣不出,甚至還會遇到倒貼錢的情況,這直接打擊了資本市場對油企的信心。由于資本市場對石油公司不看好,股價和油價相關性有所加強。原本股價和油價的相關性只有10%左右,但最近美國油企股價和油價的相關性在50%—60%,這不僅意味著負油價出現后原油投資的減少,相關企業面臨融資困境,也凸顯了原油衍生品的重要性。
衍生品市場對于美國油氣公司而言不僅是重要的避險渠道,也是融資渠道之一。石油公司也好石油行業也好,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最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而利用好原油衍生品工具,無疑是提升這一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負油價不僅將顛覆能源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也將給整個期貨交易體系帶來一次轉型和改革。整體來看,疫情對油價的影響是長遠的。在油價新常態、能源壓力轉型下、行業新常態下,石油行業需要認清在能源替代競爭中的優劣勢,以提振業界信心。
平安銀行能源金融事業部 邢宏亮:
近年平安銀行積極開展石油、天然氣、化工(含煤化工)行業相關授信業務,特別是今年以來在落實中央關于“六穩”“六保”的工作要求下,我行進一步加大對相關行業制造企業貸款投放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9月,我行油氣、化工制造業存量客戶超過200戶,較年初增長19%,授信投放超600億元,較年初大幅增長34%;投放產品實現傳統銀行產品、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投行產品以及復雜投融產品全覆蓋。
解決方案一:科技賦能一體化的票據服務。我行票據池對接第三方平臺,交易流/資金流互聯互通且即時傳送 ,交易信息全面掌握。
解決方案二:科技賦能應收賬款融資。我行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是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基于心企業與其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整合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解決方案三:科技賦能倉單質押融資。油氣化工物流服務,以便實現貨物流有效監控、提供運費融資支持。
解決方案四:科技賦能動態動產融資。我行依托IOT、GIS等技術,基于區塊鏈倉單融資邏輯,為油氣行業企業核定動態融資金額。同時,基于上下游的交易,提供鎖定回款的清分功能。
解決方案五:科技賦能數字資產。全線上化支付、資產變現方案。通過智能資產池和數據池,為供應商實現資金融通,促進產業協同,實現提質增效。
解決方案六:科技賦能物流金融-數據信用。通過建立托運人及實際承運人畫像信息,能夠與平臺合作輸出系統用戶風控模型,強化平臺內控管理能力。
解決方案七:科技賦能智慧財資。以便幫助客戶建立智能引擎的方式實現數字化智慧企業的的方式拉動我行智慧財司、好鏈和票據甚至投行等業務營銷,積極構建好金融平臺。
中國清潔能源行業協會(籌備)副會長、北京清潔燃料行業協會副會長 尹強:
1970年-1989年國內煉油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國內石油供應與消費同比增長,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甚至少量出口。1990-2010年間國內經濟飛速發展,國內煉油產業經歷了快速發展時期,石油消費年均遞增7.1%。1996年中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同期國內原油產量保持平穩小幅增長,20年時間石油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2010年之后,中國經濟從高速降至中高速增長,石油表觀消費年均增速下降。而原油產量增長相對緩慢,近兩年,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國內原油產量逐漸回落。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5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提升至70.8%。
中國能源產業的特點:一是經濟體量大、人口基數高、能源需求巨大,增速快,如果石油消費占,比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30%以上),資源供應難以滿足需求;二是我國能源供給的基本國情是“富煤、缺油、少氣”;三是國內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升至70%以上,能源安全形勢嚴峻,對外依存度增加與地緣政治風險相互聯系;四是綠色發展要求高,碳排放基數大,達到《巴黎協定》目標難度較大。
到2020年中國煉油能力將超9億噸/年,過剩超3億噸。國內煉油企業競爭加劇,關閉/兼并/重組將是一段時期的主旋律。規模小、環保差、能耗高,產品競爭力不足的煉油廠將退出市場。“取消資質審批”將促使油品批發/倉儲企業走向行業大重組時代。加油站“價格戰”的空間將被壓縮,依法合規經營將成為大趨勢。零售行業逐步走向連鎖特許/品牌/規范/數據化,服務至上的道路。外資進入中國下游市場將加速步入“成熟市場”,低效站難以生存。石油下游行業將逐漸走進“低利潤時代”,價格放開是關鍵。
未來加油站數量將在動態中調整,總量增長不大;低碳經濟、替代燃料多樣化會使加油站轉向混合能源加注站;非油品業務將引導行業發展,加油站向綜合服務站轉化是大勢所趨;地區燃料市場不均衡導致某些地區提前進入“存量市場競爭時代”;各種新理念、新技術、新設備將引領行業的發展;國家的政策導向會對行業發展產生決定性影響;降低成本、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和碳排放是行業發展的最終方向。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總工程師、石油天然氣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瞿輝:
隨著一批新項目的陸續上馬,國內成品油產能和產量持續增長,企業產銷壓力增大,市場矛盾逐步堆積,供需失衡有加劇的趨勢。為進一步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緩解國內成品油的產銷壓力,針對出口企業國家出臺了相關免稅政策,并逐步放寬出口權限,明確提出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額外限制條件。我國成品油出口保持上升勢頭,出口途徑不斷拓寬,一般貿易方式逐步成為成品油出口貿易的主要方式。
中國成品油出口整體呈現較快增長趨勢,成品油出口途徑進一步拓寬。其中,我國成品油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主要向其他亞太國家和地區、新加坡、中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成品油。2019年我國向其他亞太國家和地區出口成品油3410萬噸,占比51%,向新加坡出口1500萬噸成品油,占比22%。
一般貿易已成為中國成品油出口最主要的方式。從出口貿易方式來看,2020年1-9月中國成品油出口貿易方式較為固定,主要是通過一般貿易、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貨物、來料加工及邊境小額貿易為主。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占84.3%。成品油出口貿易常見的有來料加工貿易、進料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三種方式。來料加工不需要繳納成品油出口消費稅和增值稅,進料加工需要繳納增值稅,一般貿易繳納消費稅、增值稅和附加稅,總值高達2000元/噸。2006年我國取消成品油出口退稅之后,在效益驅動下,來料加工貿易方式一直占據著出口的主導地位。2016年我國恢復了成品油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成品油出口逐漸轉向以一般貿易形式為主。
隨著成品油出口權限逐步放寬,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為除五大央企之外首個獲得成品油出口權的公司。目前已同時擁有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兩大經營權;已安排原油非國營進口配額、低硫船用燃料油一般貿易出口配額。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成品油出口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國內煉油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和提升石化企業經營效益。
舟山保稅船用燃料油協會 張曉麗:
目前,國內低硫船燃生產的煉廠共計30家, 2月份燃料油出口退稅政策實施,3月份中國煉廠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在大的退稅政策背景下,中國低硫保稅船用燃料油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及一般貿易出口。9個月以來,累計完成燃料油出口584.8萬噸,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兩家煉廠的產量提升尤為明顯,完成配額使用分別為83.4%和57.6%,中海油從下半年起出口量不斷增加,也已完成配額出口的32.6%。
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兩家旗下所屬煉廠開足馬力生產,全力保障相關供油企業的燃料油用量。其他幾家如中海油、中化、浙石化對出口低硫資源的興趣意愿并不強烈,除中石化、中石油主營煉廠以外,中海油、中化以及浙石化的出口配額使用的比較少。此外,國產燃料油出口占據了我國保稅供油總量的48%。目前國內低硫船燃總產能約為1310萬噸/年,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隨著航運市場的恢復,國內煉廠低硫船燃產量將進入穩步增長的階段。
預計今年全國的保稅船加油量會突破1700萬噸,增長在35%左右。舟山、上海、青島、寧波將成為國內百萬噸級—幾百萬噸級加油港口。逐漸形成的幾大加油圈:華東地區:以寧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及以太倉、南通、連云港為主的江蘇省港區,供油量會在1000萬噸左右。保稅油供應量日趨向華東地區集中,舟山港的加油量與上海進一步拉大差距; 華北地區(環渤海灣):北方青島、日照、大連港的供應量快速增長,年內供油量會在400萬噸左右。華南地區:福州、廈門、珠海、深圳及海南,為保稅船加油業務的新秀。
隨著海南自貿港的優惠政策陸續出臺,令深圳、洋浦港成為繼舟山港之后,船燃消費領域的重點關注地。國家對其他地區,也可能會繼續下放,將更加有力助推國內煉廠生產積極性。國內船供油市場競爭激烈,單位利潤下降明顯。由于疫情原因“延后”的需求可能在四季度再度引發低硫資源的緊張局面。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所研究室主任 孔勁媛:
雙循環新格局將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她表示,疫情大考之下,全球大國表現各異。想要培育更大的市場,城鎮化與產業升級是關鍵抓手。其次,汽車可能是需求側關鍵的發力點。要不斷探索高端產品進口替代的可能,爭取以區域轉移延緩國際轉移。
其中,雙循環對成品油市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構建龐大消費市場,將推動新中產形成,汽車市場可能最為受益,利好近年汽油需求增長。第二,追求技術進步在石化產業上體現在高端烯烴材料突破方面,進口替代市場大有大有可為。第三,關注循環安全,將加速車用燃料結構轉移,推動成品油需求峰值更快到來。
另一種變化是隨之出現更加低位的市場價格。40-60美元/桶的油價可能才是常態。滿足需求的邊際成本是原油定價的重要基礎,而當前全球化受阻,疫情反復,需求上限較低,減產聯盟的減產努力僅能穩定油價。相較之下,供應端的主動與被動克制顯得極為重要。
同時,汽緩、煤增、柴降,國內市場進入量存時代。2001年以來國內成品油的需求變化,每5年一個小臺階,每10年一個大臺階。但是,國內汽車市場還沒有達到飽和點,中國還有3/5的家庭是潛在用戶。而油耗下降是主要負面因素,其增速顯著放緩。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降低公路依賴,柴油消費基本面偏弱,農機動力向電力傾斜,生產性消費總體萎縮。整體來看,航煤需求還有增長空間,然成品油需求已接近觸及天花板。
最后,資源消納取代保障供應將成為核心矛盾。自2019年起1.56億噸產能將先后投產,直至2025年國內成品油過剩或將達到1億噸。市場空間飽和,走向海外難度亦加大。存量競爭時代的核心競爭力是轉向比較優勢。這就要求我們,探索細分市場,以新增長取勝;直面價格競爭,以成本取勝;向上下游拓展,以產業鏈取勝。
神華寧煤研究院院長 袁煒:
國家能源寧夏煤業集團是寧夏自治區政府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合資組建的大型國有能源化工企業,主營業務是煤炭和煤化工。資產總額1421億元。公司生產及在建礦井15對,現有煤炭生產能力7000萬噸/年。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位于銀川市東部,煤田面積3500km2,探明儲量273億t,居全國第六位,占寧夏全區煤炭儲量的87%。是我國少見的整裝大煤田之一,國家 14 個煤炭基地之一、 6 個煤化工基地之一,“西電東輸”電源點之一,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之一,也是我國西部能源化工“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田地址條件好,開采條件佳,采掘成本低,煤質是優良的動力和氣化用煤,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主力軍。
其公司以產業為依托,自主研發了2000-3000t/d單噴嘴干煤粉加壓氣化成套技術(“神寧爐”);攻克了甲醇制丙烯(MTP)技術工業化應用工程技術難題,開發了國產高性能MTP催化劑;攻克了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工程放大、系統集成等技術難題。
400萬噸 /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包含10系列鍋爐,8系列發電,12系列空分,42系列煤粉制備,28系列氣化,6系列變換,4系列凈化,8系列費托合成和1系列油品加工,工藝設備總數達1.3萬臺(套),工藝單元71個,其規模之大、流程之長、工藝之復雜、集成難度之高,在世界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單體項目中沒有先例。
項目投產后,針對項目投料試車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開展消缺會戰,逐步解決了制約裝置穩定運行的瓶頸問題,于2017年7月17日油品第一條生產線實現滿負荷運行,同年12月17日項目實現全廠滿負荷運行。項目全廠能效達到43.2%(國家基準值42%),噸油品煤耗3.55噸標煤(國家基準值3.65噸),噸油品水耗5.7噸(國家限值10噸),均達到或優于設計指標。
本次大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山東隆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隆眾資訊承辦。由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場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協會、山東省工商聯石油與清潔燃料業商會、微視通協辦。感謝上海市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海河匯能源發展(上海)有限公司、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永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車主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米多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偉臺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宇豐機械有限公司、遼寧寶來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杭州中旺科技有限公司、新湖期貨有限公司、宣能能源、青島嘉文化工有限公司、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海科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山東小海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島鼎志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寧波頂創太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陜西眾能化工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資訊編輯:董佳成 021-26094313 資訊監督:顧璘 021-26093393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且僅代表原作者觀點,轉載并不意味著Mysteel贊同其觀點,或證明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與準確性,本文所載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直接決策建議。轉載僅為學習與交流之目的,如無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Mysteel 021-26093490聯系與處理。